大城信息港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生活百科、投资理财、教育科研、综艺娱乐、国际资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3-28 17:50:13
长春胃肠专科医院 https://myyk.fh21.com.cn/hd_8527.html
当前,作为激活数据要素、驱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,金融科技的深刻变革带来了新一轮数字金融探索提速。
7月31日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级巡视员王伟在数字经济大会上透露,今年第一季度,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3873.6亿元,同比增长7.2%,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1.2%,同比提高0.5个百分点。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.7%,占数字经济比重接近60%,位居全国第一。
根据7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(以下简称“央行”)披露的数据,2022年上半年数字人民币持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,数字人民币稳步扩大试点测试范围,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。截至今年5月31日,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2.64亿笔,金额约为830亿元人民币,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.7万个。
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
在会上,王伟认为,数字金融既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,也是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,北京市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,将持续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,深度发掘数据要素,不断完善北京市数字金融发展比重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注意到,为进一步挖掘数字经济蕴含的巨大潜能,地方政府部门正在加快探索发展之路。
今年上半年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《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行动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“《方案》”)公开征求意见,《方案》提出,北京市将持续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,升级改造公共数据开放平台,建立完善依申请开放政务数据制度,加快推进金融等领域数据专区建设。
《方案》还提到:“支持市场主体采取直接交易、平台交易等方式开展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交易活动;加快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,壮大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,鼓励在金融等垂直领域,推动完善‘原始数据不出域、数据可用不可见’的交易范式。”
王伟表示,北京市正在推动先行先试改革、建设金融领域数据专区,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或科研机构积极研究政企数据融合应用场景,机房数据存在价值,培育产业发展生态。“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调用政府数据量超27亿,为银行、保险、担保等40家金融机构以及3万余名平台用户提供服务,累计服务次数超过1800余万次。”
亚洲数据集团总裁朱东方告诉记者,通过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作用,各方都看到了数字科技发展的巨大潜能。“可以预见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将会进一步提速,当前我们已经搭建数字金融智库,未来将会成立数字金融孵化器,助力数字科技的发展。”
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,近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,稳居世界第二。统计测算数据显示,从2012年至2021年,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,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.6%提升至39.8%。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应用已走在全球前列。
聚焦数字化,多维度赋能转型应用涌现
今年1月,银保监会制定的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》正式下发,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是:“到2025年,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。”
数字经济化时代已来,如何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?科技公司作为金融业态背后的支撑,如何加入变革浪潮?
中电金信商业分析事业部总经理、中电金信数据研发委员会主席杜啸争表示,中电金信目前针对中小银行,主要提供更多端到端的服务,比如从咨询服务到技术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的服务。“大型银行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布局较早,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目前大型银行数字化技术能力已经趋向成熟与规范。所以中电金信服务此类客户时,会在细分垂直领域进行合作。”
“虽然保险行业在数字化起步时间点,相较于银行略晚,但是经过发展,可以看到其数字化速度迅猛,保险行业‘自下而上’,由底层到上层平台重塑已经逐渐成型,中电金信与保险业对接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数据基础底座的搭建上。”杜啸争进一步表示,证券行业数据体量稍逊于银行与保险行业,不难看出,当前头部券商在通过搭建云平台到上层整个数据中台的搭建中,数字化蓝图已现,所以在券商推进从基础平台到应用平台的全面打通过程中,中电金信在数据资产管理平台,营销、财富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,都在积极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,帮助其加速完成数字化转型。
与此同时,在创新应用加速落地、数据应用受到重视的背景下,对于数据安全的有益探索也从未止步。
“金融公司历来就注重数据安全,对于数据泄露以及滥用等风险管理相较于其他行业都更为严格。”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,虽然数字经济带来了机遇,但同时也对金融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。
在齐向东看来,当数据成为一种资产,其安全问题多与道德风险相关。内部人员‘监守自盗’情况时有发生,尽管银行、保险与证券内部有严格的数据合规要求,以及对内部人员的监控措施,但骗贷、骗保事件仍不在少数,因此数据安全工作的推进应进一步精细化。
齐向东认为,数据安全的防范常常需要内外协同进行。机构内部应对数据拥有权限的员工进行监控,对外应加大账号密码的强度设置,对密码进行“一次一密”。
(文章来源:中国经营网)
文章来源:中国经营网